翠芳:修学菩萨道是不是一定要从五乘共法这边开始?那有一个人,他杀了99个人最后遇到佛陀他也成就了,怎么说?
宝财:他忏悔了吗。(翠芳:忏悔了之后就已经具足戒定慧了吗?)他忏悔了,他也是跟佛陀学,到后来他给敌人用石头丢死,他也没有嗔恚。(翠芳:那是他已经证悟了吗,已经没有问题了吗。但是在还没有证悟之前,我们讲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这些善心啊,这种条件,才能够闻佛说法,证悟之类的。他才能够趣入三乘。)其实他也是修行人来的,遇到了邪师教他杀人,才走上错的路,他也不是说没有善根的人,后来他遇到了佛陀之后,改变了那个观念。他也不是马上证悟,也是修炼一段时间,他是因为遇到邪师,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人。
天赐:他提到人为本,不像其他宗教鬼或神本。看第88页的偈颂:“中苦樂雜 升沈之樞紐 人本誤鬼本 習俗謬相沿。”他说人是升沈之樞紐。而关于这里所提到的六道轮回是比较难证明,他说要你自己修行到有神通自然看清楚,而我们凡夫是比较难证明,所以这个部分是比较属于信仰的部分
(《成佛之道(增註本)》p.0-1)
(《成佛之道(增註本)》p.0-1)
宝财:我认为这一点,虽然说是五乘共法,但是,你学习了你才知道那个正见和正命。这个是正命,你皈依佛法就要守戒,不可以再犯戒讨生活。不过六十四最后的第二行:“如有人虔誠的信仰三寶,樂善好施,明白佛理,看來是一位典型的良好佛弟子。可是到了衰老到來,有的就聽人胡說,為了什麼營養問題,素食幾十年,又重開殺戒了。”(《成佛之道(增註本)》p.66)吃素吃了几十年,到了老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病或者为了补身子又大开杀戒,的确是看到有些在家弟子,到后来已经退心再吃回那个肉,我有看到好几个。最初你发心到最后又这样是很可惜的。所以他举出这个例子是真实的。
德华:他开始吃素有可能他不明白,人家讲吃素好,他也跟着发心,有可能是为了功德,也不明白吃素为了要护生。
宝财:不过我看过的不是随便的那种佛弟子,他也可以跟你讲很深的佛理。而到最后也是退心。
德华:他是为了健康。(宝财:就是这里讲的啦。)所以就是悟不到无我。
天赐:不过我觉得也不是鲁莽的这样处理。如果真是吃素而造成营养不良,就应该花点时间研究如何在素食里面找到平衡。不是说为了修行而不要浪费这样的时间,而是修行也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了初心而硬撑也不是办法。另外我们讲无我,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无我,这个因缘条件不具足的时候,吃不得法的时候,生病,我不能够修行了,(宝财:如果你是修行解脱道的话。。。。。。)这个身体是无我所以我想办法去调理它。但是如果你说无我而不去理会也是不对的。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正见,就是他们所发心不是基于正见而是为了果报之类。
宝财:当然啦佛法也不是说让你糟蹋你的身体。我看是他们退心了。你说不是正见,他都可以跟你讲金刚经,怎么会没有正见。学佛学了二三十年,理论上他比你更加会讲。以前我们可以说营养不良,现在就说不过去。
天赐:那就要问为什么退心。是因为开始没有正见,而发心到最后退心呢?(宝财:不是,是因为修行到不能再提升,而又有很多外道的因素,再加上贪嗔痴和他自己的染着种种而造成退心。)我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他本身没有体证,学了许多而不能够去证悟这个理论,结果他只是抱住这个理论,染着就是闻思修,而修没有应用在生活上,理论跟生活就脱开了之后他就染着,如果他时时都能够反省他就不容易被染着。
宝财:他如果修行和理论能够相应的话他就不会退心。
天赐:他退心当然有他的因缘,所以我们也不要太过自满,也要时常反省,要不然我们也可能退心。
宝财:当然,在还没有证道以前我们还是会退转的。还没有证悟之前不要退转,你要有那种环境,如果那个法你用不上的时候就要去亲近善知识,因为他可以给你鼓励。善知识的意思就是说他比我们懂,比我们高,在跟他交流讨论佛法,我们的烦恼毛病,他可能就会提醒我们,一是我们所学习的方法不对机,善知识就是这样子。
天赐:亲近善知识是对,但是第一他不肯把问题提出来,也许都不知道有问题,第二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么善知识也不知道,怎么提醒?更何况要承认自己有问题是不容易的。
宝财:就是如果你靠自己修行就容易出毛病,但是如果时常亲近善知识不是偶尔,那么善知识就看得出也会提醒。
德华:在达摩四行论里面,所谓善知识就一定要见性,就是看到空性,我们这种只是互相学习而不可以称为善知识。
宝财: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条件他怕你误导。
天赐:提一些问题思考思考。我们说人生的流转是十二缘起,那么,六道当中其他众生也是一样十二缘起的流转吗?六道众生都是在这个十二缘起里面吗?
宝财:没有,最主要这个十二缘起是指这个人的身心。
天赐:那么你是说,动物和其他的不是这样的轮转吗?
宝财:他也是有十二因缘,但是他有些部分他不是像十二因缘讲的这样子。因为有些六道当中的众生他们不是经过十二因缘里面这样的阶段。好像你说天人恶鬼他们是经过这样的吗?我认为这个十二支根本就是对我们人类身心而说的。
天赐:但是三世总是离不开六道。
宝财:三世是离不开,但是有一些道是没有经过其中一些阶段。
天赐:有一个说法,六道只是比喻世间现有的状况,而不是真的有六道众生。缘起是真理吗?十二缘起是真理吗?是真理的话就通一切。那么是众生就必定经过十二支,只是粗跟细的差别而已。但是欲界色戒无色界,也都是六道众生,那么无色界怎么办,所以会有人说六道众生只是比喻而已。因为当我们讲名色的时候,少掉一个色,怎么讲得通呢?
宝财:所以为什么你讲十二因缘是真理,佛法你要证入你要解脱,他就是在那个人道,才能够证入这个真理才能够解脱,在其他的道你都不能够证入的。
天赐:这一点也是有争论性,你说其他道不能够证入,这个是一个,有讲说,生天比较难修,但是我们知道有兜率内院是可以修,还有阿罗汉有分,七往来到一往来有这样子他一往他就证入了而不再来。
宝财:那个是另外,你证了一往来的那个天是其他众生不能去的你知道吗?特别的他那个地方。
天赐:他这一个状况就是天,那你不能够说天不能够修了。
宝财:我知道有一个天是证入了一往来的圣者才能够去的,不是一般无明众生能够去的那个。
德华:他开始吃素有可能他不明白,人家讲吃素好,他也跟着发心,有可能是为了功德,也不明白吃素为了要护生。
宝财:不过我看过的不是随便的那种佛弟子,他也可以跟你讲很深的佛理。而到最后也是退心。
德华:他是为了健康。(宝财:就是这里讲的啦。)所以就是悟不到无我。
天赐:不过我觉得也不是鲁莽的这样处理。如果真是吃素而造成营养不良,就应该花点时间研究如何在素食里面找到平衡。不是说为了修行而不要浪费这样的时间,而是修行也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了初心而硬撑也不是办法。另外我们讲无我,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无我,这个因缘条件不具足的时候,吃不得法的时候,生病,我不能够修行了,(宝财:如果你是修行解脱道的话。。。。。。)这个身体是无我所以我想办法去调理它。但是如果你说无我而不去理会也是不对的。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正见,就是他们所发心不是基于正见而是为了果报之类。
宝财:当然啦佛法也不是说让你糟蹋你的身体。我看是他们退心了。你说不是正见,他都可以跟你讲金刚经,怎么会没有正见。学佛学了二三十年,理论上他比你更加会讲。以前我们可以说营养不良,现在就说不过去。
天赐:那就要问为什么退心。是因为开始没有正见,而发心到最后退心呢?(宝财:不是,是因为修行到不能再提升,而又有很多外道的因素,再加上贪嗔痴和他自己的染着种种而造成退心。)我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他本身没有体证,学了许多而不能够去证悟这个理论,结果他只是抱住这个理论,染着就是闻思修,而修没有应用在生活上,理论跟生活就脱开了之后他就染着,如果他时时都能够反省他就不容易被染着。
宝财:他如果修行和理论能够相应的话他就不会退心。
天赐:他退心当然有他的因缘,所以我们也不要太过自满,也要时常反省,要不然我们也可能退心。
宝财:当然,在还没有证道以前我们还是会退转的。还没有证悟之前不要退转,你要有那种环境,如果那个法你用不上的时候就要去亲近善知识,因为他可以给你鼓励。善知识的意思就是说他比我们懂,比我们高,在跟他交流讨论佛法,我们的烦恼毛病,他可能就会提醒我们,一是我们所学习的方法不对机,善知识就是这样子。
天赐:亲近善知识是对,但是第一他不肯把问题提出来,也许都不知道有问题,第二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么善知识也不知道,怎么提醒?更何况要承认自己有问题是不容易的。
宝财:就是如果你靠自己修行就容易出毛病,但是如果时常亲近善知识不是偶尔,那么善知识就看得出也会提醒。
德华:在达摩四行论里面,所谓善知识就一定要见性,就是看到空性,我们这种只是互相学习而不可以称为善知识。
宝财: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条件他怕你误导。
天赐:提一些问题思考思考。我们说人生的流转是十二缘起,那么,六道当中其他众生也是一样十二缘起的流转吗?六道众生都是在这个十二缘起里面吗?
宝财:没有,最主要这个十二缘起是指这个人的身心。
天赐:那么你是说,动物和其他的不是这样的轮转吗?
宝财:他也是有十二因缘,但是他有些部分他不是像十二因缘讲的这样子。因为有些六道当中的众生他们不是经过十二因缘里面这样的阶段。好像你说天人恶鬼他们是经过这样的吗?我认为这个十二支根本就是对我们人类身心而说的。
天赐:但是三世总是离不开六道。
宝财:三世是离不开,但是有一些道是没有经过其中一些阶段。
天赐:有一个说法,六道只是比喻世间现有的状况,而不是真的有六道众生。缘起是真理吗?十二缘起是真理吗?是真理的话就通一切。那么是众生就必定经过十二支,只是粗跟细的差别而已。但是欲界色戒无色界,也都是六道众生,那么无色界怎么办,所以会有人说六道众生只是比喻而已。因为当我们讲名色的时候,少掉一个色,怎么讲得通呢?
宝财:所以为什么你讲十二因缘是真理,佛法你要证入你要解脱,他就是在那个人道,才能够证入这个真理才能够解脱,在其他的道你都不能够证入的。
天赐:这一点也是有争论性,你说其他道不能够证入,这个是一个,有讲说,生天比较难修,但是我们知道有兜率内院是可以修,还有阿罗汉有分,七往来到一往来有这样子他一往他就证入了而不再来。
宝财:那个是另外,你证了一往来的那个天是其他众生不能去的你知道吗?特别的他那个地方。
天赐:他这一个状况就是天,那你不能够说天不能够修了。
宝财:我知道有一个天是证入了一往来的圣者才能够去的,不是一般无明众生能够去的那个。
宝财:你讲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也是有聪明的,就是说,听了就懂了,也有讲来讲去还是不能够领会,畜生也是一样,有些狗,你看他特别聪明,有些狗你这样打他还是不懂,问题是说他怎样都好,不可能从其他的道直接就解脱,只有修行,往生为人才可能修行解脱。我认为这个六道跟佛法所讲是没有相互抵触的,不然每个人都想要修天,因为天是最好的,但是佛法就否定他,你地狱是很苦那个天也是不究竟,因为最终你受完福报你还是会堕落,天还是不如人,所以你有这个人生,就要精进修行佛法,那么能够让你证悟能够让你解脱。没有佛法之前就已经谈到天和地狱了的,那些神教在佛教之前已经在谈这些,大家都不要地狱要天堂,那边是最高的境界,那个长寿天寿命最长了,佛陀证悟了缘起法之后才否定这个天,他不是最究竟的。
德华:如果说六道是比喻而说不是真实,那么这一世死后?不是再做人就是做畜生而已吗?因为你眼前看到这些而已看不到地狱恶鬼和其他。所以从这个角度你说要承认他可以。另外这边只是讲到这里还有其他的呢?地狱只是在地球而已那么其他地方有没有,有时说我们要往生净土,净土在那里呢,在西方,在地球以外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净土,所以他说地狱是在地球里面,那么净土的众生他会倒退吗?(天赐:是不会啦。)如果不是净土是另外一个planet呢?他有没有地狱,有没有生命,有可能地狱在他们的星球里面有一个地狱,有可能有天道在那边。八寒地狱在地球,离此地球就没有地狱?还是说另外还有地狱,所以都是方便而说。他这样子讲法并不是肯定只是这样子而已,他可以阔大范围。你记得他上次讲缘起是螺旋状吗?他不是直线的。螺旋状就可以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可能到识这边有一个螺旋状这边接,他这边识没有办法知道名色,没有六入他不能够再上去,而在识这边就已经有一个交叉的螺旋状在这边,他不是单一方向的东西,所以很科学,你有看过染色体DNR的话,他也是螺旋状的。所以你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有别支在这边,那个识就可以转化成另一支十二支缘起,而这一个十二支缘起有可能没有走完,没有到生到死,所以中间有可能又有另外一支,所以他是很方便的可以打开,所以这样子讲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讲说他是直线的他就出现问题了,因为你说每一个生命都是要照十二支缘起这样子走,但是他可以在当下那个识那一边,那个识不是我们的六入,全部在阿赖耶识那一边。你可以将前面讲的是有情生命的流转然后后面下来就是有情身体物资。
天赐:十二支缘起分成三世的讲法比较是直线式的,(德华:有可能是你把它当成是直线式的,如果你把它看成是螺旋状的三世,看讲得通吗?)我还想不透,是怎样螺旋状的十二支缘起的三世。我自己本身是以无常来看三世的,因为无常有前跟后的延续,这样来肯定三世,如果说十二支缘起这边是前世。。。。。(德华:这样子讲其实也只是一部分,并不是代表全部。如果你自己讲到这边就有很多问题。你看这个有情身心就是识缘名色,名色到六入,你可以说六入到受爱取有这个有可能是,并不是说形成一个生命而在这一段或者说一个生命只有一个十二缘起,在每一个当下这一个事情的时候也是一个十二缘起。)
天赐:十二缘起是缘起,这是一个,第二个,是身心一体(德华:那是到六入名色才有。)这是我的思考方式,就是身心不能分开。
德华:我读到的是业,有这个业才有延续的生命,然后有那个惑,就是烦恼,烦恼到烦恼的推动力,烦恼的推动力到业。业就要受那个苦报然后就到下一个生命。
天赐:我是说,十二支缘起里面每一支都离不开身心。
德华:这样你要想办法,业这个部分你要怎样子解释?
宝财:那你就不通了,因为他,其实我是看书本上这样讲啦,讲五支讲七支讲八支,如果你讲得通的话,那么你看回全部它都是一样的。
德华:你说每一支都有身心,而生到死你要怎样把它套进去?生是生命的生起呢还是包括念头的生起和灭去,从生到死。因为你要解释整个十二支缘起你要讲完他啦。你说一定要有身心,讲身心你可以说从无明缘行行缘识然后一直到受爱取有,有之后才会到生死吗,然后有到这个生到这个死的时候这个身心的状况怎样?这个生到死是整个人这一生人这样,好像天赐这一生人的生到死这样这个生这个死你站在中间是说林天赐这一刻钟你细胞的生死是在这一部分还是说你的念头的生死的这一部分,你要怎样说这个生死?
天赐:这个生包括十二支缘起,就是你活着的当下包括十二支缘起。(德华:这样你应该把生放在前面。)所以我常常讲说不需要十二支。
德华:一开始一定要有一个生吗。
天赐:这个就是你刚才讲的弄成直线式的错误。所以你也不一定说把生摆在前或后。
德华:到最后你要怎样把心色套入这个阶段?
天赐:没有问题啊,就是有,有身啦。(宝财:你有生出来了,你就是有这个身心。)就算是念头的生起也算啊。(翠芳:一个念头里面就已经是十二缘起。)对啊。(翠芳:这有什么问题?)(德华:是没有问题。)
德华:如果念头只是念头而不是有物质吗?
天赐:就是这个问题,你说离开了物质有念头吗?
德华:离开了物质有念头吗?有看到物质就是有名色那个部分才有物质。有了六入名色之后才有物质,在六入之前,有念头吗?
天赐:就是名色六入之前啦,离开了身体能有识吗?
德华:A那个识不是身体的第六意识,那个是阿赖耶识。
天赐:离开了身体能够有阿赖耶识吗?
德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有些人就以为阿赖耶识。。(宝财:是什么,阿赖耶识是什么?)
天赐:那阿赖耶识能够离开身体而独存吗?你离不开身心啦。
宝财:问题是出在你还没有得到这个身心之前,是不是你之前有吗?(天赐:当然是有啊。)那个有是怎样来叻,怎样会有叻?
天赐:从无常来看的话他一定有。
宝财:他有怎样延续这个生命叻?问题是,你要通你要解答,他怎样,过去的有怎样延续这个生命?我们为什么有这个生命?
天赐:他就是跟你解释吗,因为无明缘行行缘识。。。你说怎样有这个生命,OK,因为有,有因为取,取因为爱。。。就是这个样子。
宝财:我们这个生命在父母还未生我们出来以前,我们过去是不是有了那么。。就是说父精母血了才有生长我们出来,有没有关系和过去?
天赐:当然是有,因为无常所以才延续,这个延续他不能断。他一直都是有这个身心的存在。你不能够说他之前没有身体,过后又变成有身体。(宝财:我们灭了我们都没有这个身体吗,我们死后。)你说灭了就没有这个身体,但是灭了之后有没有色不知道。这个是没有办法肯定的事情。(宝财:我们就是要解答这个事情吗。)你怎样能够肯定说灭了就没有这个身体?你也不能够肯定吗。不能够证明同时你也不能够证明有这个身体。所以你说我不是你一样也不是,一样的道理。
宝财:我们就是要解释这个问题吗。我们这个生命灭了未来还有没有?
天赐: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无常肯定是有。
宝财:这样无常一定是有的话,我们入灭了我们还有吗。这个又是一个问题哦。
天赐:OK入灭了是常还是无常,我要问你?如果你说常我就说没有,如果你说无常我就说还有。那么是常还是无常?
宝财:当然是佛法讲不常不断。(天赐:OK不常不断是常还是无常?)
德华:我大概讲一下,他这边要建立阿赖耶识,是种子行使的功能,有能生彼功能差别。(翠芳:这个种子在那里?)这个东西很难过这一关,很多人,粗浅的讲法,种子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所以大家会以为阿赖耶识是有是仓库储存种子,但是书上的讲法,阿赖耶识跟种子的关系只是说“有能生彼功能差别”。种子集在一起,他有那个功能,而不是说有一个仓库能够收藏种子,只要这些种子能够转识成智这个阿赖耶识自然清净,他建立的这个阿赖耶识是从第七意识那个染污意志的萨迦耶见执着阿赖耶识为我,那个知见是错误的,所以不可以说有一个阿赖耶识是我们的心识,从无始以来有一个心识在那边执持着心识的这个东西,所有种子的集合聚集就是一个阿赖耶识,而这些种子只要净化了专八识成四智,第一到第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叫作妙观察智,第七识叫作平等性智,第八识呢转成大圆镜智,他只是转,而只要清净这个种子自然转。你说有一个阿赖耶识在收藏这些种子吗,他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他,阿赖耶识跟种子的关系是“有能生彼功能差别。而你刚才从识到名色那个部分已经把阿赖耶识建立起一个有。有一个心识在那边,所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要讲通这个。
天赐: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身心不能够独存。身心,就是色跟心,如果如果你讲说身和心是不同的东西这样身体和心理就不能够合在一起。这样的说法明显就可以看到心是没有办法独存,因为如果有独存的心识的话,这个身体就和心识分开了,这个身体和心识分开了就不能够成立一切,(德华:你那个心识是什么东西,是一个林天赐的心识这个东西?)这个心就是我这个心,身就是我这个身体。所以有身跟心这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我不能分开,打从一开始就不能够分开,因为分开了这个身体和心就不能够和合了,这个心就没有办法操作这个身体,这是中观。
宝财:我们有了这个身心是没有错,分开了就不能操作。(天赐:问题又到回来,如果你说有一个没有身体的心识,无色啦,那么以后怎么会变成有身体的心呢?)(德华:死了之后,这个身体没有了,这个心呢?)(天赐: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的延续一定是这样。)
德华:他是延续,那个心肯定不会和这个身体分开?因为你讲的这个身体是碰得到的吗?
天赐:我们讲的这个是碰得到,但是深一点去分析,他是无常变化,他当下无常变化所以你的心也是当下无常变化,所以他是整个,用另外一句话说,他是一合相。他是一直不断的在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够说这个身体跟这个心分开,而我们讲身体当然是我看到的这个身体。但是如果你要说这个身体是刹那刹那的变化,不能说他是“一个”身体,你当然也是可以这样子说。
德华:在那个部分,他有这个身体这个部分,阿赖耶识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阿托那识,阿托那识执持这个身体。你是说分开他就不能操作?
天赐:不能了。这整个的情况没有一个分开的时候,分开不符合中观。
宝财:没有,他也不是说讲这样子,你一定要想到是他如果说他不能够分开,他却能够有分开的作用只是他是有相续的作用(天赐:相续是一定的,就是因为他无常所以是相续的。)他是一定相续(天赐:也是因为他是无常所以他不是分开的。)没有分开就是常了,你不能够讲他是常。
天赐:你说没有分开就是常,这个就是你错误的地方,因为他就是无常所以他没有分开。上次我说过,没有界线这个论题,因为他是无常,所以没有分开也就没有界线。
宝财:如果你用这个名言,你用这个名言是不是,你用这个名言啊那个,你这样子讲。。。这样为什么佛法讲说他要名言他讲这个无常,讲这个无常的话啦,无常的话,如果说你把这个无常的定义啊,你弄错了的话啦,他那个无常也会变成了一个,也会变成了是一个常的意思你知道吗?因为为什么?所以佛法说,我们的生命的结束,为什么他没有用这个常?因为他用这个无常就是否定说,我们众生啊,无明众生会把它看作说我们的生命是常恒,就是说死了还有未来呀,是不是,就是说把生命看着是从现在到过去过去到未来,一直一直那个这样子的延续啊我们的生命,就是那个叫作都会把它未来说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子常的,所以佛法否定他,其实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他能够有相续的作用,问题是要把他的那种常见否定了,佛法才说无常,但是众生就是把那个无常呢,佛法讲无常,他们就把那个无常就想像为无常就是什么都没有,他不能够有相续的作用,讲到无常,其实我们的生命啊,如果说你不能够入灭,解脱他还是有相续的作用。
德华:我举个例子,大概你讲的说身跟心啦,心是精神的东西而不是物质,其实你在这边你带进去中观的不一不异,其实不是很恰当,如果照理解,心你可以说这个东西是。。。如果我们读化学,是说原子,这个原子,是一定有中子质子。。。他才形成一个东西叫做原之自性,然后物质,身体是物质吗,物质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东西了,跟这个原子有可能是氧界原子还是什么原子啊,这个物质他们在一起和合呢叫混合物罢了,他们其实是不一样的东西来的,而所谓不一不异是说当下那个原子,不是分开也不是在一起的,不是单单的,啊那个不一不异是在这一个部分,而那个身体跟他只是一个混合物而已所以他是可以分开的。
天赐:不一不异就是一切都不一不异,才成其为佛法。分开就不能和,就这么简单。你能够分开就是有我见,你能够分开就是有常见。(德华:你说,分开就不是佛法?)对,我理解的就是这样,他没有界线。
宝财:他是因缘和合,我们看了他成为一个相,就起,那个因缘条件没有了,他就散开了。因为我们这个身心,我们这个有情生命,离不开,不但只是物质而已,他是还有那个心法,就是那个精神。如果物质的话他也是离不开因缘条件,但是我们这个有情身心除了物质我们还有感受,所以他属于那个精神方面,他是色心两个条件的。所以我们这个身心都是这样子也是因缘条件,只是单单物质,他也是要因缘条件。所以佛法才会说因为因缘和合他就能够在一起,那个因缘和合他进入了这个成住坏空,他因缘和合的时候你看起来他是成,但是他一直在变化,他是成住坏空朝着那个坏的一直在变去,因缘已经慢慢的离散了的。所以佛陀证悟了一切的法他都是缘起的,其实他真正的实相,佛陀就是用一句“空”,他只是暂时你看起来是有一个法存在,但是他已经朝着坏的方向离散下去了,所以他只是时间上而已,等到那个真的因缘离散就没有了他的灭也不是说等于就是没有,所以缘起和这个空他两个是没有冲突的。所以为什么佛陀说这个缘起,为什么他说也是无常,他就是否定说一切众生认为说哎呀一个东西一个法就认为是常的。
天赐:你跟这个书本是分开的吗?认为一切事情能够分开他就有界线,但是佛法是讲没有界线。
德华:他的分开不是这个意思,你说跟这个书本是分开吗。在唯识里面有一说,无有少法能缘少法,就是说你是有情众生,这个是一本书,你跟书本,你说如果分开的话你就看不到这本书(天赐:对。)现在『把书藏在后面』,那一本书。唯识的东西他不分开是一切的东西是在你的第六意识里面现出来。唯识的没有界线是你所谓能够看到的东西其实不是你所看到的这个,而是在你的第六意识里面印出一本书所以能看到一本书,在你的识里面生起有一本书,所以是你的能观把他看到所现出来的东西那个,所以是没有界线,意思就是说你已经知道什么叫书了,他已经留在你的阿赖耶识里面,所以没有界线,不是说这个物质的书跟你是没有界线。
天赐:我是说你跟这本物质的书是没有界线。
德华:这个就是说每一个法门他的论点,他的争论点是不一样的,唯识只是说他整个身心都只是你的识在操作。
德华:我这样讲唯识,我自己能够贯通十二缘起,这样子中观你中观这样讲你自己去贯通!你贯通他!
天赐:我就是跟你讲,这一切都是无常。(德华:这样就是那个无常已经贯通你这个了,所以如果你要用中观的方法,就用无常来贯通这个部分,唯识的方法这个部分已经把它贯通了。)中观的方法就是,身、心是不能够分开的,(德华:这样你要解释说你这个身心灭了之后就是因为无常的关系而延续下一个生命?)
德华:对啦,你用中观的方式解释十二支缘起。
天赐: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德华:那个识就是心识?)我是用心识来理解。(德华:如果你讲得通就好咯。)
宝财:但是不是这样子讲的,在中观他也是有讲,但是如果你讲那个识就是心识那么那个名色是什么?(天赐:有机会我们再来讨论中观)
翠芳:但是你说有一个识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是吗?(德华:阿赖耶识,是方便之说。)那么如果你说有一个种子藏在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跟身体是分开的,身体灭去了之后阿赖耶识去了哪里呢?
德华:阿赖耶识不是在身体里面,有这个身体是因为阿赖耶识里面有一个阿托那识执持这个身心,所以这个身心才能够存在,如果阿托那识他不再执持这个身心,这个身心就要坏去。(翠芳:灭去过后那个识哪里去了?)那个阿托那识其实就是种子,集合在一起有他特定的功能,那个集合在一起的东西叫做阿赖耶识,他也是因为我们叫阿托那识啦。就是他特定的功能集合在一起,而那某一部分的种子能够执持这个身心的这个种子,如果他不再执持这个身心,就是那个种子功能已经完了这个身心自然坏去但是集合在那边的种子他有其他的功能就是有种种你造作的业,然后这个业种子就因为业种子的引发你这个阿赖耶识被有那个业种子引发之后他看到下一世他要去投生的地方就是已经有某一部分的东西已经现行了所以那个可以住世就是达到那个六入。
翠芳:这样你们的说法是阿赖耶识跟这个身体是分开的啦?因为(德华:没有,可以建立说有个阿赖耶识和身体在这边,而阿赖耶识只是执持他而已)到阿赖耶识没有了(德华:阿赖耶识不会没有,有一个种子现行。。)为什么可以执持后来又不可以执持呢?(德华:因为执持的功能的种子已经灭去了,但是还有其他的种子,所以你这个身心要灭去。。)阿赖耶识要跑去另一个身体投胎?(德华:阿赖耶识里面的某一部分种子再现行,他看到父精母血,你的业力会引导你去下一个地方,所以就是入母胎的时候。他其实只是一个种子在操作一个功能而已,那个功能生起那个功能,然后灭去,生起那个功能灭去,这个部分的执持你生起的种子如果灭去的话,这个身体会坏掉,而你身体坏掉,并不代表说是所以集合在一起的种子,全部就放弃,不是,你之前造作的业力集合在一起的种子,那些种子成熟的话再现行,他可以看到下一世你要入的,他现行呢其实要入母胎的那个时候了。
天赐:有阿赖耶识,种子,还有母胎,还没有被入之前有一个母胎,然后这个阿赖耶识去入母胎,有这样子的母胎吗?没有阿赖耶识的母胎?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