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09年8月19号--谈入世与佛学(下七 11)


天赐:最后一段:“從這看來,佛陀適應印度群眾心理的人天乘法、聲聞乘法、辟支佛乘法,以 及由此而趣入的聲聞菩薩法、天菩薩法,都離不了適應印度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不是圓滿的直示佛陀的覺海心源。(《無諍之辯》p.221)”什么是;不是圓滿的直示佛陀的覺海心源?

德华:如果不是“適應印度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佛陀就不会这样子讲?

天赐:所以从五乘共法到大乘不共法也是“適應印度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学佛的次第肯定如此,太过死硬。要怎样去体悟什么是“圓滿的直示佛陀的覺海心源”。

天赐:这里有稍微解释一下:“大師所讚仰的,百丈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者;永明是「萬善同歸」者;龐蘊是妻兒聚會,共語無生者。這都是深入如來覺海,不為傳統所拘,能活潑的適應現實。(《無諍之辯》p.223)”再下来又有:“「善學佛者,依心不依古,依義不依語,隨時變通,巧逗人意。依天然界進化界,種種學問,種種藝術,發明真理,裨益有情,是謂行菩薩道,布施佛法。終不以佛所未說而自畫,佛所已說而自泥。埋沒己靈,人云亦云 」 。"(《無諍之辯》p.223)轻描淡写,不容易。

德华:从201页到224页是讲明太虚大师的佛学,然后到203页最后:“「進化之史論及科學之方法」,大師為什麼反對?大師以為:「一切佛法,皆發源從釋尊菩提場朗然大覺之心海所流出。後來順適何時何機,所起波瀾變化,終不能逾越此覺海心源之範圍」。(《無諍之辯》p.203)”他没有讲什么是觉海心源,只是讲太虚大师一下子就反对了这个进化的论调。什么是觉海心源呢就要自己去探讨。一开始佛陀要讲的就是圆满的而不是进化的。再问回这个问题,我们会像你们一直以来一直讲的,我们会找佛陀要讲的最根本最原始的是什么。就算你能够找到经典,你看了你能够明白还是一个问题。我才发现到原来苦集灭道还有分欲界 和色界的苦集灭道,(天赐:但是如果你讲说天界有苦的话,就很难理解。)之前我们所读到是天界只是享福,但是如果照他这样子讲,天界也是有苦的。刚才查字典看到法忍,小乘之见道定忍,欲界苦谛之理谓之苦法忍,然后道谛之理谓之道法忍,为什么放一个欲界呢,欲界有苦谛这样色界和无色界也有苦谛,灭谛和道谛,所以说苦集灭道四个字为什么世人看到和圣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说你要知道佛陀的觉海心源,我们凡夫看到的有可能和更高众生看到的有不一样。(天赐:为什么太虚法师能够看到呢?)太虚法师,在(《無諍之辯》p.222):“「吾以二十餘年的修學、體驗,得佛陀妙覺的心境,照徹了大小乘各派的 佛學。……從人類的思想界,為普遍的深遠的觀察,了知佛學的全體大用 ,向來猶蔽於各民族(印度亦不例外)的偏見陋習,未能實現為人類的普 遍文化。……應將此超脫一切方土、時代、人種、民族等拘蔽,而又能融 會貫通東西各民族文化的佛學,明白的宣揚出來」。”他自己讲的吗。

天赐:而他看的是中国佛教的佛学,就能够超越,“向來猶蔽於各民族(印度亦不例外)的偏見陋習。”我们要去那里找呢?从中国佛教里面找得到吗?(德华:这个就要有所保留。)

德华:他前面有讲到有最上乘的佛教,在188页最后第四行:“中國佛教的重於自修自了,出家在家,一體同風,就是這種最大乘思想的實踐。所以,中國的教理是大乘,應該說最大乘。中國佛教的修行,虛大師說是小乘行,其實這正是最大乘的修行!(《無諍之辯》p.188)”有一个最上乘的,:“不過從前是求證阿羅漢,現在是急求成佛。傳統的中國佛教,是屬於這一型的,是在中國高僧的闡揚下,達到更完善的地步。這一大乘的體系,雖也是多采多姿,就同一性來說:一、理論的特色是「至圓」:我可以舉三個字來說:「一」,什麼是一?「一即一切」,「舉一全收」。簡單的說:一切佛道,一切眾生,一切煩惱,一切法門,一切因果,一切事理--- 一切一切,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而不離於一。這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無盡」,就是「事事無礙」。「心」,什麼是心?如果說救眾生、布施、莊嚴佛土;真的要向事上去做,那怎麼做得了呀!做不了,怎麼可說「圓滿」,「波羅蜜多」(事究竟的意思)!原來一切唯是一心中物:度眾生也好,布施也好,莊嚴佛土也好,一切從自心中求。”如果要修菩萨道要三大阿僧祇劫,让人受不了。

翠芳:他这边讲成佛也并非难事,只要能直下承担,在第八行:“成佛並非難事,只要能直下承當(如禪者信得自心即佛;密宗信得自身是佛,名為天慢),向前猛進。在這一思想下,真正的信佛學佛者,一定是全心全力,為此大事而力求。這一思想體系,大師說是大乘教理,其實是:大乘中的最大乘,上乘中的最上乘!勝於權大乘,通大乘多多!(《無諍之辯》p.187)”直下承當是什么呢?有说信的真切,你能够一百巴仙相信自己是佛就能够咯,他这样讲罢了吗。

德华:就是你只要自己信心,自己相信就可以了,这样你可能堕入那种。。。。。(天赐:你要能够真信,你要生起有可能。。。就不能够承当了。)

宝财:其实他要讲的是佛学与学佛不能够偏颇,两个都要平衡而已。你从217那边看起。

德华:然后你刚才讲的直下承当,我以前找过无我的境界的解释有看到。:“无我的境界就是虚空粉碎,无东西南北之空间性,无过去未来之时间性,就是空间和时间啦。回扣生成,灵光独耀,我空,身空,世界空,一切法空,当此之时若能不惊不怖不畏之下承当是为之见道。”这样子解释这段无我的境界。但是在大乘如果你说无我了这样是不是佛的境界呢?这样是有层次上的不一样,所以这边如果之下承当即是佛的话在另外一个宗派,他就不说你无我了就是佛,他就不承认了。能够这样是说是初见道,才刚刚见道而已。所以禅宗呢无我就是佛,可以这样子讲,你无我了就是觉,而他的觉悟可算是佛,其他就说还不圆满,看你选择哪一个法门。

天赐:下一课是佛法概论的第三章,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