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出家僧人——严佛调


在汉代,政府不准中国人出家为僧(所以,梁《僧传》中的汉代僧人,实际上都是外籍人),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严佛调(佛,亦作“浮”)。 据《祜录》卷十三《安玄传》中所附载:严佛调,临淮(今属安徽)人。幼年时就很聪明。出家后, “通译经典,见重于 时”。《祜录·安玄传》还说:于汉灵帝末年来到洛阳、号称为“骑都尉”的安玄,同严佛调一起,共同从事于佛经的翻译,安“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义,见述后代”。 “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安公(按:指道安)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则严佛调的参与译事,也受到了道安的高度评价。严佛调还撰有《十慧》, “并传于世”。只是《祜录》和梁《僧传》,都未说明严佛调究竟在何时、何地、从何人出家。按照汉代佛教的习惯,僧人弟子,均从师姓。则佛调之姓“严”,或许就是他的剃度师之姓,但在汉代的知名僧人中,却很少有“严”姓者,则“严”也可能就是佛调的俗姓。 当然,佛调之为僧人,仅只是就其“剃除须发,着坏色衣”而言,也就是说,他只是在表面上具有了剃光了头、披了袈裟 这样一种“僧相”,亦即《理惑论》里所说的“今沙门,披赤布,日一食”而已。实际上,他并没有受过“具足戒”(比丘戒—— 只有受过了这种戒,才算是真正的合格僧人)。因而,实在地说起来,严佛调还不能算是完全“合格”的出家僧人。不过,严佛调毕竟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华籍僧人,而且,他还兼通梵、汉,既能译经,又有撰述。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严佛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严佛调这样一位在汉代佛教的初期传播中有所贡献、而且也有相当声誉的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华籍僧人,僧祜、慧皎竟都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实在令人深感遗憾!

0 评论:

发表评论